全國服務熱線
下內容,都是養殖戶、經銷商、漁藥生產企業,花幾萬、幾十萬,甚至上百萬得來的經驗教訓。養殖戶朋友,您一輩子可能遇不到一次死魚事故,但遇到一次,可能就會傾家蕩產。提醒養殖戶朋友,一定務必認真學習和注意以下事項:
1、一般的藥品都是晴天上午使用,陰雨天及缺氧時慎用藥物,特別是殺蟲劑、消毒劑及殺藻藥等。原因一是白天便于觀察,發現異常可以及時處理;二是減少水體缺氧。
2、所有的產品應按說明書要求使用(外用潑灑產品,透明度決定使用的效果,因此,實際應用中,可根據透明度及各地方特點適當調整使用劑量;水肥用量多,水瘦用量少)。使用外用藥品時(包括調水類產品),一般要根據水的透明度來決定是否用藥和用藥量的多少。
透明度高于50cm,原則上應肥水(有的養殖品種適宜高透明度除外),謹慎殺蟲或消毒(消毒型水質改良劑),或者使用劑量減半甚至減量更多。透明度低于20cm時,先瘦水或增加使用劑量。透明度高(水瘦),用量藥少;透明度低(水肥),用藥量多。
3、水深超過2m,超過的部分不計算用藥量,只按2m計算體積,同時將藥品分2次潑灑,時間間隔4~6小時。第一次潑灑三分之二,余下的一次性用完。水深低于50cm的水體,使用外用產品時,一定要加大稀釋的用水量(常規稀釋的10倍以上),潑灑均勻,否則,會造成藥物分布不均勻,可能引起事故。
4、準確測算水體,把握好水質,測量水的透明度、氨氮、亞硝酸鹽、pH值等,根據這些指標,適當調整藥品劑量。
5、藥品用水稀釋時,必須先放水,在攪拌的情況下,慢慢將藥品倒入水中(專門注明的除外),充分溶解。許多細粉類產品,如硅藻源、藻源等,切勿一下全部倒出,應剪開小口,邊倒邊攪拌,否則很難溶解。相當多的化學藥品,溶水過程中,有放熱現象。如果容器內先放藥,再加水,會造成爆炸現象,傷害人身。
6、內服藥物拌飼料須均勻。特別是鹽酸氯苯胍等內服驅蟲產品。抗生素根據體重計算,同時根據藥敏確定藥物品種和劑量。
7、水清瘦時謹慎使用殺蟲劑。如必須使用,應咨詢技術人員。一定注意使用劑量、使用后加強巡查。
8、魚水跳動、水渾,注意檢查寄生蟲;根據寄生蟲類別,選擇殺蟲劑或生物控制劑,不要超劑量使用(如水質肥,需要超劑量使用,分 2次潑灑,第1天潑灑一半藥量,第2天再潑灑另一半藥量)。
9、低溫季節(冬季、深秋和早春),大部分養殖的魚蝦蟹,處于越冬狀態,吃食量減少或停食,活動能力減弱,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下降。水體中藻類少,或藻類繁殖速度慢。此時,魚蝦蟹對水環境變化的耐受力更低,更易出現中毒、過度應激死亡事故。用藥、施肥需謹慎,根據水深分布、養殖動物體質情況,注意用藥和施肥的方法。防止出現用藥事故。低溫施肥,減量使用,做到少量多次。如 氨基酸肥水膏等肥水產品,在低溫時使用(水溫低于15℃),減量使用(正常使用劑量的1/2或1/3
10、使用藥品后(包括調水),48小時內,注意巡塘,特別是夜間巡塘,防止因水質變化,引起池塘缺氧,繼而造成養殖的魚蝦蟹大量死亡。早期發現因用藥出現的問題,及時處理,可以避免或減少損失。
11、殺滅青苔時不應全池殺滅,應采用點殺(全池面積的一半或三分之一),或采用肥水的方法,降低透明度,抑制青苔的生長。保持水質的穩定,是水產養殖成功的基礎。全池殺滅青苔,會造成青苔大量死亡,釋放的毒素或造成水質腐敗,嚴重影響魚蝦蟹正常生長,甚至引起魚蝦蟹死亡。
12、殺滅過多藻類時,慎用全池潑灑的方法。
安全的做法:
一是在下風處潑灑藥物殺滅(可以多次進行,減少每次的用藥量);
二是用高活性芽孢桿菌、佰益活菌、高活性EM菌等全池潑灑,通過生物競爭的方法,抑制藻類生長。